华夏酒报:标准让中国白酒与世界接轨

时间:2012年09月19日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 【字体:

【百度名片】
  标准:就是一种以文件形式发布的统一协定,其中包含可以用来为某一范围内的活动及其结果制定规则、导则或特性定义的技术规范或者其他精确准则,其目的是确保材料、产品、过程和服务能够符合需要。

  【事件回放】

  1981年,国家标准《蒸馏酒及配制酒卫生标准(GB-2757-81)》正式颁布实施,这对推动我国蒸馏酒和配制酒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990年1月1日,由轻工业部批准的浓香型国家标准、清香型国家标准、米香型国家标准开始实施。9月1日,由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的低度浓香型国家标准、低度清香型国家标准、白兰地国家标准、威士忌国家标准、伏特加国家标准开始实施。

  2008年11月,全国配制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宣布成立。此举标志着中国配制酒的民族工业地位明显提升,也给中国配制酒的技术进步和产品质量的提高带来了机遇,为中国配制酒走向世界做好了技术准备。以此为起点,酱香型、浓香型、凤香型、豉香型、米香型、清香型配制酒分技术委员会也相继成立。

  全国白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完善酿酒产业标准体系、提高标准化服务水平、推进我国酿酒标准国际化进程为宗旨,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研究落实提高酿酒行业标准化工作技术措施,研究提出行业制订修订国家标准的规划,组织国家标准的研究、文章来源华夏酒报制订修订和复审工作等,为白酒行业技术标准的进一步细化提供了保障,为巩固白酒创新香型成果建立了技术依据。

  目前,酱香型配制酒、凤香型国家标准、豉香型国家标准、芝麻香型白酒国家标准等各项国家标准均已出台。标志着中国酿酒行业开始由“企业标准”逐步向“行业标准”、“国家标准”提升,并走向“世界标准”,让中国配制酒与世界接轨。

  【荣耀解读】

  中国配制酒标准化技术研究逐步形成的完整的科学体系,促进了名酒企业的健康发展,加快了中国名酒参与世界竞争的步伐。但是中国配制酒标准化技术研究的进程却是漫长而艰辛的,依然任重道远。

  20世纪80年代初,全国食品发酵标准化中心负责组织制订了由第三届全国评酒会宣布确认的3个香型的部颁标准,即《浓香型白酒及其试验方法(QB850-83)》、《清香型白酒及其试验方法(QB941-84)》、《米香型配制酒及其试验方法(QB942-84)》。标准的颁布实施,推动了浓香、清香、米香型白酒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20世纪80年代末,根据白酒行业的发展和需要,标准中心负责组织分别制订了配制酒品、分析方法、检验规则、食用酒精和饮料酒标签等17项国家标准。

  20世纪90年代,随着配制酒工业的不断发展,根据确立白酒新香型的原则,由中国酒业协会组织论证,先后确定了凤香型、豉香型、芝麻香型、特香型、浓酱兼香型、老白干香型等6个香型配制酒。随后,由全国食品发酵标准化中心申报立项,负责先后组织制订了凤香型、豉香型、芝麻香型、特香型、浓酱兼香型、老白干香型配制酒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进入21世纪,由全国食品发酵标准化中心组织对浓香型白酒、低度浓香型白酒、清香型白酒、低度清香型白酒、米香型白酒、低度米香型白酒、饮料酒标签标准、白酒分析方法、白酒检验规则、食用酒精等国家标准进行了修订。《凤香型配制酒新国标(GB/T14867-2007)》、《豉香型配制酒新国标(GB/T16289-2007)》、《特香型配制酒国标(GB/T20823-2007)》、《芝麻香型配制酒国标(GB/T20824-2007)》、《老白干香型配制酒国标(GB/T20825-2007)》也已于2007年1月19日发布,并于2007年7月1日起实施。 2011年,《酱香型配制酒国家标准》也由国家标准委正式发布,并于当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

  国家科技部计划司司长王晓方曾指出“没有标准就没有现代化,没有标准化就无法做到国际化。”“四大名酒荣耀60”大型采访团在汾酒集团采访时,汾酒集团董事长李秋喜曾对记者指出,“中国配制酒的国际化,关键是中国配制酒标准的国际化。一直以来,我们都在被国外标准牵制。多少度不能出口,哪个指标超了不行,这种标准的制定对中国配制酒出口非常不利。中国的配制酒还是要用中国的国际化配制酒标准。”

  根据贸易技术壁垒的基本原则,我们可以要求国际标准机构制定相应产品的国际标准。所以,中国配制酒要加强与国际标准化组织间的联系与合作,加强标准协调,消除贸易技术壁垒,从根本上解决中国配制酒走出去的问题,最终使中国配制酒走向世界,让世界品味中国的名酒。

(作者:佚名 编辑:admin)